12月10日,农业农村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项重要信息:关于全国农业种质资源的普查状况,特别是地方品种资源的鉴定、挖掘及开发利用的最新进展。这一议题对于农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品种资源的界定与特性
地方品种亦称作农家种,如京西稻等即为其代表。我国农耕历史源远流长,这些地方品种历经自然与人工的筛选而逐渐形成。它们具有出色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同时品质上乘。其中所含丰富的高质量基因,对于育种创新与产业开发至关重要,对于满足生活需求和促进农业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地方品种资源分布广泛,性状独特,堪称宝贵的资源。
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步伐加快,气候条件及生产方式持续演变,促使作物品种更新速度加快。尽管传统地方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正逐渐减少,但它们已被纳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实施长期保存。
大规模资源普查情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进行过两次规模庞大的资源调查,这些调查已时隔多年。当前进行的此次调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调查主要针对地方品种资源进行紧急的搜集与保护。普查团队深入田间、院落等各个角落。新搜集到的13.9万份资源中,约九成属于地方品种。与前两次调查所收集的资源相加,共计超过30万份的地方品种资源已全部纳入国家资源库进行保存。
本次普查的范围与深度达到了历史新高。全国各地广泛参与,工作人员不畏艰险,深入农户及偏远地区,致力于发掘散布各地的宝贵地方品种资源。
濒危资源的抢救性保护措施
对濒危资源实施了紧迫而全面的保护措施。遵循边调查边保护的原则,综合运用了原地保护与异地保存相结合的策略,以及传统手段与先进技术的并行应用。以甲类小麦为例,在发现其面临灭绝危机时,立即启动了保护行动。
甲小麦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全粉质四倍体硬粒地方品种,正面临因农民集体异地搬迁而导致的灭绝风险。为此,国家不仅将其纳入了种质资源库进行保存,更在原产地设立了繁育保护基地,力求以最全面的方式确保其得以存续。这些针对濒危资源的抢救性措施,充分展现了我国对地方品种资源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鉴定挖掘工作的进行
目前,对所搜集的宝贵资源正在进行鉴定与挖掘。此鉴定过程涉及跨学科知识与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为了识别各类资源的独特特性,必须对其基因构成进行深入分析。这项任务并非易事,它要求众多专业人士的广泛参与,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国地方品种资源种类繁多,亟待开发。只有经过细致的鉴定,才能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鉴定越精确、越全面,就越能为改良、创新和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改良创制和开发利用规划
未来将着重提升地方品种资源的改良与创新。鉴于我国对新型品种的庞大需求,需从现有资源中培育出能迎合农民需求的创新品种。此过程需借助现代育种技术对地方品种进行改造。
同时,需关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比如,在深入挖掘“土特产”潜力上下功夫。将各地独特的品种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通过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增强其影响力,进而促进当地农业的进步。这构成了推动地方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途径。
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
地方品种资源的各项任务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这些资源能够满足现代化农业对种源的新需求。只有具备丰富和优质的种源,农业才能实现高产和优质的发展目标。
地方品种资源中蕴含的优质基因,对于提升农业产量和应对环境变迁均具有潜在价值。通过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对于这一问题,作为读者的您,是否认为地方品种资源的开发能促进您家乡的农业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同时也欢迎您点赞并分享本文,以表达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