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众多猫咪爱好者出于善意参与免费领养猫咪的公益活动,却不幸遇到了诸多困扰。这些事件不仅使消费者经济受损,还涉嫌诈骗行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领养变贷款
《法治日报》记者接到多起爱猫人士的抱怨。这些人最初被免费领养猫咪的承诺所吸引,期待着新宠物的到来。然而,领养猫咪后,他们意外地发现自身已不知不觉陷入了贷款的困境。商家要求他们分期偿还贷款,而这些贷款的总金额甚至超过了宠物的实际价值。例如,有些消费者在看到每月仅需支付288元或388元这样的相对较低价格时,未加仔细考虑就签订了电子协议。
此类以免费领养为诱饵的商家普遍存在。实际上,众多消费者被看似低廉的价格所吸引,却未料及背后潜藏的巨额贷款问题。商家的这种欺诈手段确实令人愤慨。
猫咪健康问题
领养猫咪时,贷款问题尚且棘手,猫咪的健康状况更是令人担忧。众多猫咪在带回家后,健康状况不佳的问题逐渐显现,给猫咪爱好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原本出于爱心领养,却遭遇了健康问题,这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痛苦。
消费者满怀期待迎接新宠物的到来,却不幸遭遇宠物患病或离世之痛。即便如此,他们仍需承担偿还贷款的责任,即便宠物已不在人世,仍需继续支付数十期贷款,实属不公。
宠物用品乱象
宠物用品市场存在价格虚高现象。部分消费者指出,售价400元的猫粮品质堪忧,甚至涉嫌无品牌、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商家借领养猫咪之机,可能推销高价但质量低劣的宠物用品。
消费者在贷款的束缚下,不得不购买价格高昂却价值不符的宠物用品,原本有限的预算因此受到更大影响。这一切源于他们对商家宣称的免费领养活动的信任,使得消费者的处境愈发艰难。
解约困境
消费者在寻求解除合约时遭遇诸多障碍。商家往往设定高额的违约费用,有时甚至通过不合理的方式强制捆绑消费,以阻止消费者解约。面对消费者的反抗,部分商家声称将把相关信息上传至信用记录系统,从而给消费者带来额外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众多消费者无奈承受,例如谢先生为了防止猫咪状况恶化,不得不遵照商家规定缴纳违约金。面对商家的这种刁难与勒索,消费者感到有冤无处申诉。
投诉无门
谢先生向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报告了问题,但商家拒绝调解,监管部门仅提出建议采取法律途径。同时,许多消费者试图借助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有受访者表示,支付了法务费用后,要么效果不明显,要么法务人员收钱后便无影无踪。
所谓的“法律服务公司”信誉不佳,其员工以分期付款3个月未还将影响个人信用记录为借口,对消费者进行威胁。然而,正规合同中并不会包含此类表述。消费者在面对投诉无果的情况下,只能无奈地承受这些不公正待遇。
法律知识待普及
王燕妮律师,来自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提出免费领养分期协议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一些不合理的附加条款。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形,推广与宠物领养相关的法律知识变得尤为关键。这包括教导消费者如何审视合同中的条款,辨别哪些条款可能损害其权益,以及提供有效的维权方法。
规范宠物领养市场,需要法律、监管、消费者及行业各方携手合作。唯有如此,方能有效推广“领养代替购买”的理念,确保其在健康透明的环境中得以实施。亲爱的读者,若您遇到免费领养活动,您是否愿意参与?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