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于2025年1月初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一度相信自己有胜过特朗普的可能。然而,他在美国当地时间1月20日不得不黯然离任。目前,拜登执政期间的政绩正受到多角度的评估。
低支持率的现状
CNN民调揭示,拜登的支持率已降至其任期内最低点,仅有36%的美国成年民众对其处理总统职责的方式表示认可。盖洛普民调同样显示,仅有39%的受访者对其总统表现给予肯定。这些数据反映出,民众对拜登执政成效的不满情绪日益加深。由此可见,拜登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支持度已显著下降。
民众对美国的总统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其政治生涯走向,当前拜登总统所获得的低支持率,揭示了其执政期间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引发了公众的广泛不信任。
失败的经济政策
拜登政府实施了经济援助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力图吸引制造业回归并促进就业。尽管如此,美国众多民众的生活状况仍旧严峻。高通胀率、无家可归人数上升、城市暴力犯罪案件频发,社会分裂和种族歧视问题愈发严重。一些民众讲述了自己亲人因肺炎病重却无力购买药物而去世的悲惨故事,这些案例凸显了经济政策的不足。
美国国内经济受国际形势影响,通胀问题难以缓解。尽管政府已采取相应措施,但效果有限,未能有效提升民众生活水平。这一现状揭示了拜登政府经济政策的诸多不足。
靠后的外交声誉
拜登政府声称要加强与盟友的联系,然而其行为却背道而驰。阿富汗撤军行动匆忙,造成了安全隐患,还夺走了法国的潜艇订单。这些举措让盟友意识到美国仍以自身利益为先。所谓的盟友关系强化不过是口号,此类忽视他国利益的做法,严重损害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形象,与其所宣称的外交宗旨相悖。
频繁发生的损害盟友权益的案例显示出,拜登政府的外交决策往往以自身利益为重,忽略了其他国家的独立权利及盟友的切身利益,这一行为对其国际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高估自己的表现
阿克塞尔罗德指出,拜登渴望成为一位具有历史地位的总统,这一愿望导致他难以正视错误。他认识到刺激经济的重要性,却忽略了通胀的潜在风险。在为其他国家辩护时,他未充分预见到可能引发的冲突后果。此外,他在全面评估和解决复杂问题时显得不足,这些迹象表明他对自己的执政能力有过高估计。
他在执政期间过于自信,试图模仿罗斯福的改革方式,却未能全面审视各种情况,这一思想偏差成为他执政失败的根本原因。
中层民众的困境
众多美国网民指出,美国中少数人财富充裕,而大多数人生活困顿。医疗资源被视为高消费,普通民众的薪资增长缓慢,生活压力沉重,且执政党未能有效缓解这些问题,暴露出拜登政府未能充分关注中产阶层。
美国社会中层民众占据主体地位,在拜登总统执政期间,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未得到改善,这表明相关政策并未对广大民众产生积极影响。
政治家的落幕
2024年8月19日,拜登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中拭去泪痕。随着年事已高,他面临诸多挑战,无奈之下,他宣布退出2024年的总统选举。最终,他或许无法实现击败特朗普的愿望,转而成为两届特朗普政府之间的“过渡总统”。
拜登的执政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减弱,且在应对各种危机方面表现不佳,这预示着他将在政治舞台上逐渐退场。因此,他无法成为一位彻底扭转政治格局、实现有效治理的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