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法》的新版本即将迈入实施十周年的里程碑。在这段时间里,生态环境部的成效引起了广泛关注。该部门在执法和帮助企业方面所作的努力,对环境保护事业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执法遏制违法高发态势
自2015年新环保法颁布并实施以来,我国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的作用日益凸显。自2018年该法进一步深入执行,公众的环境守法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到了2023年,处罚案件数量达到8万件以上,其中五类案件有8300件,与2017年相比,案件数量分别减少了66%和79%。这些数据表明,执法成效显著,违法行为的频发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这一结果直观地反映了在“史上最严”环保法威慑下,企业环境治理能力正在逐步提升。
生态环境部在执法方面的工作覆盖了各个领域。在企业领域,他们致力于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以应对执法要求。在社会层面,公众对环境保护法规的遵守意识正逐渐增强。这一现象被视为正面迹象,表明执法活动正助力环保事业持续进步。
专项整治带动产业发展
垃圾焚烧领域已连续八年实施专项治理。通过“自动监控与电子督办”相结合的手段,确保企业达标排放。该举措成效显著,改变了公众对垃圾焚烧的看法,促进了产业的有序发展。具体来说,一些曾遭居民广泛质疑的垃圾焚烧厂周边的居民投诉数量显著减少。
从宏观角度分析,该模式在垃圾焚烧领域树立了典范。符合标准的企业,不仅享受行业发展的红利,其企业形象亦有所改善。此举为其他面临争议的环保项目提供了参考价值。
规范执法精准帮扶
生态环境部持续优化执法手段,加强网络与现实环境的监管。2024年,在大气监管援助领域,实施了多轮援助行动。从年初至11月,共进行了11轮现场监管援助和14轮远程指导援助,累计减排量达到20.4万吨。这些成果得益于精确科学的工作方法。
每个地区和受助企业均能从帮扶措施中受益。例如,一些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借助远程辅导成功克服了污染减排的技术障碍,达成了减排目标,同时降低了成本。
打击固废违法犯罪
生态环境部与相关部门携手,共同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在2020至2024年11月期间,共查处涉及危险废物的违法案件达1.9万起,并将4800余起涉嫌犯罪案件移交给司法机关。特别在2024年1月至11月,查处违法案件1614起,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118起,涉及犯罪人员2520名。
这一措施有效控制了固废案件的高发态势。沿海地区那些曾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的灰色地带,在严厉执法的打击下已不复存在。这一变化促使固废处理逐步回归到合法合规的轨道。
助企引导自觉守法
生态环境部正致力于整合执法与服务的职能。自2024年起,通过微信服务号,该部门已向近四万家企业提供了数据查询服务。企业得以实时关注自身排污状况,确保排放达标。这一举措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贴心服务。
此方法既助力企业遵循法律法规,又促进了企业自我约束。例如,众多制造企业借助即时数据改善生产步骤,确保合规的同时,提升了生产效能,达成了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
执法有温度和力度
生态环境部在执法过程中注重分寸。对于重大违法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对于轻微违法行为,则不予以处罚。2024年,全国范围内共有超过一万件轻微违法行为未受到处罚,涉及免罚金额高达15.5亿元。此举既保障了法律的权威性,也为企业提供了改正空间。
企业在此执法模式下体验到了人性化的管理。比如,新成立的小微企业在环保法规方面可能不够熟悉,偶尔犯错,却可获得宽容处理,这有助于它们迅速发展并学会严格执行环保法规。
《环保法》新版本推行已近十年,生态环境部成效斐然。展望未来十年,我们期待有哪些新的执法举措和生态保护成就出现?欢迎读者为本文点赞、转发,并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