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诞辰 150 周年,南侨机工回国支援抗日,他为何如此牵挂?

2024-10-27 00:26:28来源:北方时空

1939年,南侨机工在陈嘉庚的感召下,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投身于抗日战争的洪流中。这一事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思考。陈嘉庚为何对南侨机工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在这份关怀背后,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值得探寻?

_东西问|夏玉清:南侨机工回国支援抗日,陈嘉庚为何牵挂?_东西问|夏玉清:南侨机工回国支援抗日,陈嘉庚为何牵挂?

陈嘉庚的号召与组织工作

1939年,陈嘉庚在南侨机工回国参战策划与推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彼时,中国抗日战争局势紧张,亟需各方援助。依托南侨总会,陈嘉庚积极推动动员工作。他深刻认识到,南侨机工回国参战对提升滇缅公路运输能力具有深远影响。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众多南侨机工纷纷踏上回国抗战的征程。

陈嘉庚在招募机工期间,全面开展协调工作。他凭借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确保了招募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些努力为南侨机工的归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石。完成这些工作并非易事,其中涉及众多复杂事务的处理和利益关系的平衡。

机工初抵昆明面临的苦寒问题

东西问|夏玉清:南侨机工回国支援抗日,陈嘉庚为何牵挂?__东西问|夏玉清:南侨机工回国支援抗日,陈嘉庚为何牵挂?

南侨机工抵达昆明后不久,便遭遇了严寒的挑战。尽管陈嘉庚常驻仰光,对昆明机工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然而,一旦获取相关信息,他迅速启动了行动程序。他派遣专人前往新加坡分处核实情况,并将西南运输处发来的信件转交给南侨总会。

1939年8月,南侨总会特派员刘牡丹对滇缅公路沿线南侨机工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陈嘉庚对此直言不讳,他指出滇缅公路的运输管理存在严重混乱,并曾多次向国民政府汇报相关问题。此外,他还起草了《南侨总会关于改进滇缅公路设备及机工待遇的建议书》,旨在提升机工的生存和工作条件。

南洋慰劳团看望机工

陈嘉庚领导下的南洋慰劳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对南侨机工进行了两次访问,这一举措蕴含着丰富的深意。在西南联合大学,陈嘉庚发表了《西北考察之观感及南洋侨胞之近况》的演讲,该演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承担国家使命的斗志。

东西问|夏玉清:南侨机工回国支援抗日,陈嘉庚为何牵挂?__东西问|夏玉清:南侨机工回国支援抗日,陈嘉庚为何牵挂?

8月12日,云南举办的欢迎大会演讲圆满落幕。随后,他应记者邀请接受了采访。在采访中,他详细介绍了南洋地区的诸多情况,并分享了自己在延安的所见所闻。1940年11月底,他回国开展慰劳活动,行程最终抵达昆明。在昆明,他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机工的劳动和生活状况,并对滇缅公路的运输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这些举措充分展现了他对南侨机工的深切关怀。

滇缅公路中断后的情况

1942年,滇缅公路遭遇阻断,这一事件对南侨机工造成了深重灾难。他们被迫解散,众多人丧失了住所,生活陷入困境。在那时,南侨机工从抗战时期的支援者转变为生活无法自理的弱势群体。他们在流离失所中艰苦求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抗战胜利之际,陈嘉庚重返新加坡。尽管如此,他并未遗忘南侨机工的付出。陈嘉庚全力以赴协助南洋机工回归祖国,这一行动充分体现了他在战争结束后对南侨机工的深厚情感依然未减。

1955年祖国万里行

1955年8月,陈嘉庚开始了他的“祖国万里行”。在历时超过五个半月的旅程中,他遍历了中国的16个省、市、自治区,行程累计达2.5万里。南侨机工解散后,约千名成员在云南定居。陈嘉庚对他们的关怀始终未减。此次云南之行,他特地前往探望。此次访问与以往考察迥异,意义重大,因为中国已走出战争的阴影。尽管如此,他对南侨机工的关爱依旧如故。

东西问|夏玉清:南侨机工回国支援抗日,陈嘉庚为何牵挂?__东西问|夏玉清:南侨机工回国支援抗日,陈嘉庚为何牵挂?

传承他们的故事与精神

在南侨总会陈嘉庚的领导下,积极招募华侨机工,他们支援中国抗战,这一事件成为两国紧密相连的历史记忆。南洋总会及各地筹赈分会等社团持续关注并援助服务于中国的南侨机工。在昆明,他们发起了全球华人参与的联合公祭活动,旨在铭记陈嘉庚及南侨机工的英勇事迹。这些举措对于传承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审视这段历史,我们不禁陷入沉思:在继承陈嘉庚与南侨机工的精神传统上,我们应当如何优化我们的策略?我们热切期望广大读者能踊跃参与讨论,为文章点赞并广为传播,以便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段至关重要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