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股神乱象:没资质竟敢荐股,说福利却要收费,你还敢信吗?

2024-10-27 01:15:02来源:北方时空

当前网络环境下,股市直播领域的问题频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以往大型蓝筹股的“翻车”事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而现在,众多自称股市“高手”的直播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背后的问题亟待揭示。

乱象现状

网络直播平台上的股市分析直播间数量庞大。10月21日晚上9点,在某一平台直播栏中输入“股市”二字,屏幕上立刻充满了预测信息。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一些人企图利用股民追求盈利的心态来获利。众多自称“江湖高手”的人物在直播间中各展其能,夸耀自己的能力,有的甚至宣称拥有24年的投资研究经验,这些未经证实的言论误导了公众。

众多博主借助股民对高收益的渴望心理进行操作。例如,某些博主展示所谓的“实战数据”,宣称其主账户收益高达70%,超越了多数股民,同时诱导初学者进行短线交易。这些看似吸引人的言论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许多新手股民可能因缺乏经验而受到误导。

惊人黑话

为规避监管,众多资质存疑的博主在直播间开展了“躲猫猫”游戏。他们编造了众多“黑话”。这些“黑话”对于新股民而言,既充满神秘感又极具诱惑力。例如,记者刚进入直播间时便感到困惑不解。新股民殷女士便不幸陷入了这种困境,她在入市不到7天的时间里投入了近10万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那些令人困惑的“黑话”的鼓动。

这类所谓的“黑话”不仅晦涩难懂,更是一种吸引投资者的策略。它们让投资者误以为掌握了独门秘籍,实则可能隐藏着陷阱。在营造出的专业与神秘氛围中,投资者的判断力往往受到削弱,进而可能盲目跟随博主进行投资等行为。

福利背后

直播至深夜十点之后,众多自称股坛高手的“大神”打着发放福利的旗号,出售仅需0.99元或0.1元的所谓“绝密”资料。例如,邓先生在听完一夜的股术后,便动了心购买。但事实上,支付费用后并非直接获得资料,而是被引导至企业微信,所谓的“小助手”实则属于另一家机构的理财顾问。

记者搜集了超过十个主播的相关信息,遭遇了类似情形。这种利用福利资料作为诱饵,实则旨在引导流量的行为,性质恶劣。众多股民热切期望获取有价值的股市资讯,却不幸陷入了一些不良博主布下的陷阱,沦为他人谋利的工具。

咨询套路

记者观察到,在添加某证券投资顾问的微信后,仅通过两页基础研报便被推荐股票。据一位证券行业从业者透露,这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手段,即首先在短视频平台上吸引关注,随后通过收取付费咨询费用来盈利。这种模式可被视为一种典型的通过招募新用户获取收益的方式,其核心在于吸引投资者进行咨询,从而实现收入的增长。

荐股乱象中此类手法根深蒂固。众多投资者对其中奥秘一无所知,往往在这些看似专业实则充斥陷阱的操作中,利益被无情剥夺。那些自诩为投资顾问的人,实则目的在于将股民视为盈利工具,而非提供真正的专业投资建议。

资格问题

众多主播在直播间公开指导股票投资,其资质却备受质疑。以大蓝为例,该主播最初是一名健身教练,并无证券从业资格,却非法进行股票推荐。根据法律规定,无资格主播在直播中分析并推荐股票,即构成非法荐股。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对此也明确指出。

在直播间荐股热潮中,众多博主尽管不具备相应资质却擅自行动。此类行为不仅对股民利益造成损害,还严重干扰了股票市场的正常秩序。这些无资格操作的背后,反映出对股民权益的漠视以及对市场规则的公然违反。

股民风险

在当前的市场乱象中,股民承受着巨大的风险。他们往往被各种诱惑性言论所吸引,从而投入资金。例如,殷女士在短时间内投入近10万元,可能面临本金全失的风险;邓先生支付费用却未获得所需资料,同样遭受了损失。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加之直播间氛围的影响和假“股神”的诱导,股民在判断上往往难以做到准确。

股市固有的风险在此类非正规直播荐股活动中被放大。股民们常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与优劣。面对此类无资质荐股者的潜在威胁,股民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欢迎大家在文章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见解,并通过点赞帮助更多人关注这一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