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再放大招!550亿互换便利操作完成,股市将迎来怎样的巨变?

2025-01-03 11:20:49来源:北方时空

近期,中国央行在资本市场支持领域采纳了新策略,其引入的两项政策工具的进展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些策略对于资本市场稳健增长至关重要,且与众多金融机构及上市公司的利益紧密相连。

SFISF第二次操作招标完成

2025年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成功执行了证券、基金及保险公司间的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招标过程顺利落幕。本次操作涉及的资金总额高达550亿元,吸引了20家机构参与投标。在费率招标环节,最高投标费率为30个基点,最低为10个基点,最终以10个基点中标。与2024年10月的首次操作相比,当时操作金额为500亿元,最高投标费率为50个基点,最低同样为10个基点,中标费率为20个基点。对比分析显示,两次操作的投标情况存在明显不同。

此举措有助于满足金融机构的需求,并能在多个投标费率和指标中显现出市场对政策工具的预期和资金流动的走向。通过对比两次操作,市场参与者能够明确观察到资金投放及运作逻辑的演变过程。

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发展迅速

自实施股票回购与再贷款措施以来,金融机构运作活跃。截至2024年12月,700多家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均表达出合作意愿。在这其中,200余家公司已公布贷款申请方案,总金额超过500亿元。这些贷款用途中,60%以上将用于股票回购。再贷款利率执行优惠政策,平均维持在2%左右。

自政策实施至今,成效显著。众多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均获得了金融机构的助力,这一举措对股市稳定产生了积极效应。此外,平均利率的降低减轻了企业的融资负担,提升了企业回购及增持股份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了市场信心。

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调整优化背景

2024年,市场公布的回购与增持计划总金额超过2500亿元。这一规模巨大,促使政策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鉴于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感受到的资金分配压力显著,金融监管部门急需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

在当前环境下,企业显现出显著的投资回购意愿。然而,资金限制限制了政策效果的全面展现。因此,迫切需要对相关策略进行改进和优化。改进的目标是激发更多企业对参与该项目的信心。

自有资金比例要求降低

监管部门降低了股票回购贷款申请者的自有资金门槛,将其设定在10%。此调整使得金融机构能够为股票回购项目提供高达90%的资金支持。

此调整对那些计划通过回购股份以提升股价却面临资金困境的企业带来了正面影响。企业得以用较低的自有资金比例启动回购,这一行动有助于激发资本市场活力,减轻市场压力。

风控要求新调整

监管机构对风险管控方案作出修订,准许上市公司及其关键股东将所持有股份用作担保。此举措目的在于简化市场主体获取贷款的流程并降低相关成本,亦同时提升了金融机构在决策阶段的影响力。

此次改革提升了企业获取贷款资格的几率,同时银行得以根据自身风险评估来设定贷款条款和担保需求,从而有效提升了信贷资源的分配效率。

政策多方面调整鼓励回购增持

该政策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新,特别指出需借助信用体系发放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的贷款。同时,针对尚未获得第三方托管资质的金融机构,政策明确承诺将协助它们与相关代理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该举措有利于在多个维度促进股票回购、增持及再贷款活动的开展。符合资格的银行得以拓宽业务领域,同时,针对信用贷款的激励政策降低了企业融资门槛,助力股票回购增持,进而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定与持续增长。

新出台的政策可能对资本市场整体发展趋势产生何种影响?敬请点赞与转发,同时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