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都创新园升级改造:十年孵化企业展翅高飞,新规下企业如何另觅发展空间?

2024-11-28 13:58:51来源:北方时空

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众多选择与变革。例如,辽宁新宗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隋亮,尽管心中充满留恋,仍需告别中国药都创新园,寻求新的成长机遇。此事件背后,反映出本溪高新区对创新园未来发展的重新思考和规划。

新宗康生物的搬迁原因

辽宁新宗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入驻中国药都创新园将近十年。在此期间,该公司完成了从医药服务外包到医疗器械生产的转型,现已走出孵化阶段。本溪高新区近期发布的《中国药都创新园企业入驻管理办法》成为一道界限。新宗康生物在产业定位、科技水平及入驻时长等方面,均未满足新规标准。这些限制条件迫使企业不得不考虑搬迁,成为其寻找更佳发展空间的直接动因。此外,企业新涌现的发展需求也使其认识到,传统的园区环境已无法满足其进一步扩张的需求。

隋亮对管委会协助企业在新标准厂房中选定新址表示满意,该新址的布局有利于企业未来的规模扩张。尽管企业对离开长期居所感到难舍,但从战略角度考量,此举有助于其未来的持续发展。

创新园南区企业布局乱象

2008年,中国药都创新园正式成立,园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占地面积总计约3.77万平方米。南区中的B2楼面临一典型问题,尽管建筑面积仅有4600平方米,却容纳了8家不同产业领域的研发与生产企业,其中包括新宗康生物。这些企业长期相互影响。这种拥挤状况源于园区早期较低的入园标准。企业间时常出现相互制约的情况,且难以解决,这严重阻碍了企业的高效运营,并凸显了园区规划管理的不足。

新规下的企业入驻条件

荀明义,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阐述了企业进入创新园的新标准。目前,仅限于与特定产业,如生物医药、绿色原料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的企业可申请入驻。这些企业需专注于研发和服务外包等领域,其研发项目需具备高技术含量,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且拥有良好的市场潜力。此外,对企业的员工结构、用地面积和纳税额度也有明确要求。新规定的出台旨在改变以往企业众多、规模小、分布散乱的状况,提升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确保创新园回归其孵化创新的本质职能,为接纳更多前沿项目做好准备。

企业腾换后的集约高效

企业通过腾换获得了诸多积极影响。过去,一些企业因入园较晚,未能获得连片的区域,导致其办公空间分散于创新园的三个不同地点。腾换后,这些空间得以合并,尽管总面积有所缩减,但布局变得更加合理和高效。这种整合反映了园区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宏观层面考量,有利于优化园区土地资源的配置,并减少企业间不必要的运营干扰。

清理企业腾出大量空间

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成效显著。9家企业因经营困难、产出低被淘汰,另外6家企业已满足出孵条件,选择在高新区外拓展生产。此举共释放出10775平方米的园区空间,相当于园区总面积的28.5%。这些新增空间为园区吸引新项目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园区巩固创新创业平台

本溪高新区不仅致力于为企业腾挪空间,同时也在加强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创新园内已设立沈阳药科大学的化学原料药制药工艺安全评估平台,并将A3楼指定为青年创业中心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这些措施激发了师生在高新区创新创业的热情,有助于将高校科研成果本地化转化。此举对于提高高新区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动力具有积极作用。

在此提出一个疑问,大家对这一老园区的新一轮改革,预计在多长时间内能显现出明显的成效持何看法?诚挚邀请各位发表评论、给予点赞及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