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潘功胜:投资、消费如何平衡?经济动态平衡的关键之一

2024-10-19 09:38:30来源:北方时空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势无疑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过往偏重的投资型政策模式正在经历调整,而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的策略能否促进经济的更健康增长,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和讨论。

宏观政策的转变方向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济周期中应对压力的策略通常以增加投资和保障产能为主要手段。然而,随着我国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这种模式正经历着变革。当前,政策不再仅仅依赖投资规模的扩张,而是转向了投资与消费并重的策略。在投资方面,需有选择性地进行投入,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基本民生等领域,将得到更多的投资扶持。这种转变并非偶然,它源于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旧的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新的需求。目前,这种强调投资与消费并重的政策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长远需求相契合,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这一变化与国际经济发展历程中某些经验存在相似性。许多发达国家都曾走过从单一投资驱动向消费与投资相结合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关注国内需求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消费作为国内需求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政策制定中理应占据核心位置。

以人民为中心的消费推动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目前正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核心力量。提升居民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居民收入的提高,直接推动了消费的增长,进而带动市场活跃,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以民众生活为例,收入增加意味着民众将有更多资金投入到休闲、娱乐和文化教育等消费领域,从而显著提升市场活力。

财政在这一环节扮演了关键角色。为确保其有效性,必须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资源倾斜于民生领域,例如合理分配资金至医疗、养老等关键领域。唯有如此,社会保障体系方能达到完善程度。完善的社保体系将减轻居民消费时的顾虑,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身于各类消费活动,从而全面激活消费市场。

消费现状与压力

最新公布的中国经济数据显示,当前居民消费意愿正逐步稳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这一增长部分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然而,收入和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在居民工作稳定性不足、收入增长不明显的情况下,消费动力显然不足。

房地产领域的调整正在逐步推进,这一过程与消费市场紧密相连。这种调整对财政空间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对财政收入贡献颇大。此外,价格预期的复苏进程缓慢,政策效果尚未达到预期目标,整体回暖速度较慢,进而影响了居民的消费预期。在此压力之下,各级政府依然努力保障民生支出,实属不易。

促进消费的必要性分析

经济运行中凸显的主要矛盾,暴露了消费需求提升的紧迫性。正如盛松成教授所指出的,在消费需求疲软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协同发力。消费对生产者具有显著引导力,它促使企业调整生产方向和投资策略。

从社会发展的视角分析,持续且稳定的提升居民现金流对于推动消费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低收入群体,即便财政手段增加的收入成本较低,其消费刺激效果亦十分明显。因此,这不仅关乎消费的稳定,更是维护社会结构稳定,使更多群体能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关键措施。

财政支出转变助力发展

财政支出重点的转移产生了多方面的正面影响。正如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所示,目前我国政府投资回报率呈现下降趋势,将投资重心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民生领域,这一转变在短期内增强了市场信心,推动了经济增长,并在中长期内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本,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将财政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如增加教育投入,能够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增加医疗卫生投入,则能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这些措施均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的倾斜,体现了对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随着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民众的基本生活保障与生活品质改善,民众的消费能力将逐步增强。这一转变促使社会经济结构从过去主要依赖政府投资驱动,向政府投资与消费共同驱动的模式过渡。

近期促消费政策与建议

近期,政府在政策层面展现出积极作为。特别国债资金高达1500亿元,被用于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该资金已于8月初分配至各地,此举有效推动了消费市场的升级和更新。国家发改委重申了促进消费、改善民生的政策导向,这预计将促使地方政府进一步增强提振消费的执行力度。

然而,这仍不足以满足要求。正如黄益平所提出的,需迅速执行已规划的财政支出。此外,还需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强度。社会各界均期待政策从构想至实施的全过程实现高效转变。那么,政府应如何确保这些政策的持续和稳定执行?我们期待广大读者留言发表观点。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点赞并转发本文,以便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转型的讨论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