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一年花光20万买假古董!直播间骗局为何屡禁不止?

2025-01-26 15:42:48来源:北方时空

直播骗局浮现

近期,海报记者收到网友举报,指出家中长辈深陷网络直播购物泥潭,受虚假宣传诱导,花费数十万元购买到假冒的古董和珠宝等物品。经过记者调查,发现多个社交平台存在针对老年人的直播销售诈骗行为,其中“XX中古文博甄选”账号频繁进行相关直播销售。

在一场直播活动中,中古文博院的主播推出了价值999元的超过1000克重的“狗头金乾隆年制金马”。他们还宣称,购买此物品后,若价格低于3.6个小目标,则不建议出售。这一出格的宣传手法或许能吸引老年人的兴趣。

老人陷入网购陷阱

赵丽(化名),一位在上海打工的老人,不幸陷入困境。自2023年4月至12月,她节衣缩食,不仅耗尽了积蓄,还通过借呗借款,总计花费22万元,从“皇朝”等平台主播那里购入了众多“藏品”。

赵丽学历不高,主播在宣传时称购买藏品可改命运且可高价转手,激发了她追求暴富的心理。在一次藏品销售中,主播称她为“天选之人”,并声称至少需购买9套藏品才能转运,赵丽对此深信不疑。

购买动机并非喜好

众多老年人在直播平台购买所谓“藏品”,并非出于对古董的喜爱,而是基于主播关于“未来有机会以高价回购”的承诺。他们寄希望于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收入水平,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实际情况颇为严峻,当他们的储蓄被耗尽,高价回收的承诺却始终未至。老人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可能遭受了欺诈,由最初的满怀希望转变为深切的担忧,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随之破灭。

维权之路困难重重

一些老年人发现受骗后,开始采取行动维护自身权益。比如,有主播以3999元的价格推广所谓的“黄色蟠桃蝙蝠瓷瓶”,却引导消费者点击购买标注为“茉莉创意山水陶瓷瓶”的链接。消费者的家属对此表示怀疑,担心在退货时可能因为商品与描述不符而被拒绝。

刘婷记录了母亲在直播间的订单信息,意图进行维权。然而,赵丽之子刘升在主播的直播间中留言指控“销售假货”,结果被管理员移除。他们向平台提出投诉,尽管在店铺提供保证金的情况下,平台多数情况下会同意退款,但若没有保证金,他们只能自行进行线下协商解决。

平台监管现状调查

针对声称“高价回购”“转运艺术品”的直播频道,其运营平台是否执行监管职责备受关注。记者拨打了某平台客服电话,对方回应称该平台禁止主播在直播中提及“高价回购”相关内容。

实际情况下,诈骗事件频繁发生,这表明监管环节可能存在缺陷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针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平台需要强化相关措施,并对直播销售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

虚假宣传性质认定

法律专家付建指出,此类主播在直播中进行的宣传行为,涉嫌通过广告手段对商品进行虚假推广。他们夸大了藏品的价值和回收的可行性,导致老年人被误导进行购买。

虚假宣传不仅导致老年人经济受损,而且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有必要强化对此类违法行为的打击,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并促进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针对老年人频繁遭遇直播购物诈骗的情况,如何更有效地保障他们免受此类欺诈行为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