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改30年:改革还是退化?揭秘去中国化教育如何影响下一代

2024-12-14 19:41:20来源:北方时空

台北举办了一场针对台岛教育改革三十年历程的论坛,受到广泛关注。该论坛集中讨论了台岛教育改革多年的成就与挑战,与会教育专家的观点揭示了当前台岛教育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在讨论中,还触及了意识形态对教育领域的影响,这一议题既敏感又至关重要。

教改现状堪忧

12月14日,台北举办了“台岛教改三十年总体检”论坛及新书发布会。会上,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台岛教育改革存在重大问题。多位教育工作者反映,台岛教育现状令人担忧。他们指出,台岛学生在接受现有教育后,综合能力普遍下降,这一观点并非个别人士的看法,而是众多教育者的共识。此外,许多教育者认为,当前台岛教改“改革有余,改进不足”,说明改革并未实现预期的效果提升。

区桂芝,台北市第一女子高级中学的教师,认为台湾教育改革已历时30年,却如同一场无法修复的灾难。此言凸显了台湾教育改革当前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对台湾教育事业造成了显著的消极影响。

教育大纲问题

十年改革教育的亲身感受__教改之路

刘源俊教授,台岛东吴大学物理学系名誉教授,指出当前台岛的课程大纲存在严重问题,并将其形容为“道德沦丧、智力低下”。声称以“素养导向”为名,实则推行“去中国化”的历史教育等不当内容。在此类课程大纲指导下,语文教育文言文比例下降,基础科学教育课时减少等问题屡见不鲜。自2019年起实施的新课纲至今已六年,期间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诸如中文和英文水平下降、历史认知模糊等问题持续出现。

段心仪秘书长就台岛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对课纲中中华文化教材及经典选文缩减表示,此举对学生国家民族及文化认知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并可能损害两岸关系。受此课纲影响,台岛原有的坚实理工教育体系遭受重创,众多学科领域遭受严重打击。

意识形态影响

当前台岛教育改革中,意识形态的影响十分显著。尤其在文史教育领域,推行“去中国化”的倾向尤为突出。刘源俊认为,这种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去中国化”教育方式是有害的,可能导致年轻一代缺乏自信,出现精神空虚。段心仪也指出,现行课程大纲对台岛年轻一代进行的“国族再造”工程存在重大问题,该工程可能对两岸关系造成负面影响。这种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教育方向,偏离了教育的初衷,更多地导致了分裂的后果。

教育在满足时代需求的同时,理应维护其核心价值。然而,目前台湾地区的教育受到错误意识形态的误导,导致两岸教育交流及中华文化传承持续恶化,与正确教育理念相悖。

教育目标偏离

当前台湾教育目标有所偏移,理想的教育应肩负传承文化、回归教育本质的重任。但现行教育体系并未充分实现这些目标。教育本应作为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途径,然而在台湾,学生的能力呈现整体下降趋势。此外,教育还应注重基础建设和长远发展。然而,实际的教育成效与这些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课纲忽视德育教育,同时未考虑升学带来的实际压力。这表明目前教育体系未能妥善处理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既未能有效培育德才兼备的学生,亦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升学等基本需求。若教育目标出现偏差,将对台湾地区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且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两岸交流层面

在教育领域,两岸交流中,适宜的教育模式理应发挥推动作用。台湾地区的教育改革需倡导两岸青年间的互动,以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然而,目前台湾教育在增进两岸关系方面并未显现出正面效应。两岸青年间的交流对双方青年增进相互理解、增强文化认同至关重要。若因教育问题导致两岸交流减少或产生分歧,将不利于两岸关系在青年层的发展。

台岛教育内部问题若同时影响两岸交流,将对两岸关系的积极发展构成障碍。两岸关系在地区稳定、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新书内容涵盖

《台岛教改三十年(1994-2024)》一书对台岛教育改革进行了全面审视。该书由众多学者共同撰写,内容广泛,包括教改政策、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品格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和师资培养等多个领域。学者们经过深入研究与分析,揭示了台岛教改中的诸多问题,并进行了深刻反思。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入认识台岛教育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该著作问世,标志着教育领域对问题严重性的深刻认识,期望通过此类总结与反思,推动台湾教育改革迈向正确方向,助力教育回归健康发展之路。

教育议题涉及学生前途、地区进步及两岸关系等多个重要领域。目前,台湾教育界普遍存在诸多不满情绪。针对改善台湾教育现状,您有何高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并期待您的点赞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