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居延海已连续20年未出现干涸现象,这一现象不仅见证了黑河生态的复苏,同时也深刻铭记了流域所面临的挑战与觉醒时刻。
曾经的分水难题
自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便提出了黑河分水的问题。然而,由于当时黑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且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这一问题在历经30多年后仍未得到解决。这一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导致各区域用水难以平衡,生态环境亦受到严重影响。其背后涉及多个地区在发展需求和资源利用规划上的差异,达成共识显得尤为困难。
生态因干旱而遭受破坏。2002年,东居延海曾短暂恢复水位,然而不久后便再次干涸。直至2004年,水量才得以稳定。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水资源短缺及分配不均等多重问题。
关键调度期的调水
黑河年度内存在三个关键的调度时段,主要分布在7月至9月。在此期间,中游取水口需全面关闭。此举旨在确保额济纳绿洲地下水的补给,并使黑河水得以集中流向东居延海。黑河水需经过超过700公里的河道,耗时近半月,然而流入东居延海的水量却仅占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这一现象凸显了河道损耗的严重性以及调度工作的艰巨性。
某地虽已协调上游放水量,然而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及沿途消耗方面,难以实现精确控制。因此,水到达终端时,其数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众多因素交织,使得整个调水过程面临重重挑战。
额济纳的用水规则
在额济纳旗地区,黑河水源仅能用于补充绿洲生态用水。而其他非生态用水则依赖于地下水。鉴于全流域来水量不足,额济纳旗实施了分区轮灌措施,以保障绿洲天然林草地的生态需求。这一举措是考虑到当地水资源现状所做出的无奈选择。一方面,绿洲生态补水需求十分迫切;另一方面,可供使用的黑河水量却相对有限。
某些年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然而由于规定限制,黑河水不能被用于其他目的,因此只得竭尽全力提升对这有限生态用水的利用效率。这种现象充分揭示了黑河水资源紧张的现状。
生态补水的成果
黑河补水工程成效显著,额济纳胡杨林得以恢复生机。24年间,胡杨林面积由30万亩增至45万亩。这一数字的跃升,充分体现了生态补水工作的积极成效。这一成果离不开黑河持之以恒的生态输水努力。
生态补水不仅体现在数据上的变化,它实际上标志着额济纳绿洲生物多样性的复苏与提升,同时为当地其他动植物的生存创造了更为优越的环境条件。
渐进的压力与变化
2023年,黑河莺落峡的水量显著下降,东居延海的水面也随之减小。与往年统一调度的水量相比,减少了大约三分之一的量。专家指出,黑河水资源减少的趋势已经显现,这将给流域的水资源分配带来压力。这表明,以往的水量分配平衡已被打破,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各地原先依据现有水量所设定的各项发展规划可能需重新评估与调整,毕竟水资源构成了发展的关键基础与保障。
现状的严峻考验
2024年10月25日,第三次关键调度期的调水工作已圆满结束。然而,莺落峡的径流总量较往年同期明显偏低。河西走廊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这一状况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农业生产造成了显著影响。
合理解决水资源问题至关重要,否则未来可能遭遇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与经济发展受限的挑战。面对愈发紧迫的水资源状况,黑河全流域应采取何种应对策略?欢迎点赞并分享本文,同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